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0年,集教学、科研和全校国际学生管理于一身。学院秉承“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发展”的理念,每年为世界各地输送大批汉语语言人才、汉语师资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者,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汉语教学单位。学院办学层次齐全,本、硕、博学科体系完善,拥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和独立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国际汉语教学”,面向全球招生。学院还开设非学历汉语进修班,以满足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要。每年在学院学习的中外学生约600人,其中本、硕、博学历生占50%。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水平领先,为本科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学科环境。
培养目标
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民大的人文社科优势和多元文化环境。本专业培养肩负时代使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和深厚家国情怀、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较高的外语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汉语国际教育、中外人文交流、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领域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培养特色
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评估结果为 “五星级”(4/20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0年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完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国内外本硕贯通培养,着力打造一流课程,全方位提升国际化水平,全面提高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教学层次齐全,学科体系完善,包括国际学生语言进修和中外学生本、硕、博学历教育四个层次,位列本学科全国8所本、硕、博贯通培养的一流高校之中,学科水平居全国前列。
“知行研+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独具特色,研究该培养模式的论文在CSSCI 期刊发表后,引证10次,国内同行多次到学校考察学习。“知”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汉语、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外文学文化、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与教育学、二语教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获取广博的知识。“行”是重视学生外语能力、教学能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训练;除了设置中国文化概况、跨文化交际、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学院也给学生提供汉语课堂观摩、汉语辅导实践、寒暑假实践等多种实践机会。“研”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这些能力会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开设的课程外,学院自己每年对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设置院级的科研孵化项目,老师跟着老师一起做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基于院级的科研项目,申报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的项目,如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类大赛等。国际化能力是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等国际化能力,多方位开拓国际化能力培养渠道。具体来说,一方面,开设国际化课程,主要体现为教学语言的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和教学师资的国际化。①教学语言的国际化。国际教育学院涉及外语教学的课程约占专业类课程总学分的30%②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开设课程的内容具有国际视野,与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沿接轨。国际教育学院很多任课教师都有海外学习或教学经历,能够很好地将国内外情况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③教学师资的国际化。中央民族大学有外国专家项目,受聘的外国专家可以到中国短期从事教学三个月。此外,国际教育学院还为学生安排了系列学术报告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前来讲学,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另一方面,从培养范式来看,包括中外联合培养,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于美国Georgia State University(佐治亚州立大学)和University of Kentucky(肯塔基大学)合作,开设联合培养项目。
师资力量
学院已建立起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13人,师资博士后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占专职教师总人数的80%。教师团队中80%有海外留学或教学经历,除国内名校毕业外,还包括英美知名院校的海归博士4人。目前海归博士全部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并承担全英文授课课程。学院还指派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和副教授担任本科专业汉语课程的主讲教师。此外,还聘请美、英、法、日等国家的著名学者10余人为名誉教授,加大我院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本科生培养实施班导师+引航导师+论文导师(学年+毕业论文导师)的导师制度。除了大一到大四的班导师,大三大四的论文导师,学院的新生引航计划里的引航导师制度,目的是帮助本科生更好的从高中到大学素质教育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过度和转变,更好的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学习上,引航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大学生生涯规划。在专业发展上,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专业思想,指导学生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此外,引航导师还会引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