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创新实验班(藏)
(The Engineering Innovative Experiment Class) (Tibetan)
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通信、软件工程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具有在上述领域内从事工程应用的设计与开发,以及生产和管理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现代IT工业发展需求,为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培养通用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就业及深造前景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国内高速发展的通信事业的要求。毕业生具有知识面宽、就业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优势,可以从通信、计算机、软件工程及自动控制等技术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系统设备的研制等方面的工作,以及运行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还可以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领域广阔,主要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如物理电子学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培养特色
“工科类创新实验班”按照通识、大类、学位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设立课程体系,体现重基础、宽口径、交叉复合的特点,强化与各专业相衔接的模块化课程。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基本能力训练,同时,集计算机、自动化、通信与电子、软件工程等各学院的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研究课题、工程设计题目以及实习实践、对外交流等机会,多方位地锻炼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全面培养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意识。
实验班采用“3+1”的两段式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一到三年级)为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学习数理基础课程、英语、计算机类课程和部分原理性课程,构建宽口径、复合型、创新性专门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其中,第五学期开始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通信、软件工程五个专业进行培养,开设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阶段(四年级)为专业教育阶段。即从第七学期开始,实验班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更多专业背景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前期修读课程的情况,在计算机、自动化、电子、通信、软件工程工程五个专业中任选一个专业,以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教学科研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知识结构与年龄层次合理、勇于创新、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并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和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后)学位10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
本专业招收理工科类考生,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