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
学院概况
历史文化学院是中央民族大学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自1956年建立至今已有67年的历史。吴文藻、费孝通、潘光旦、翁独健、林耀华、傅乐焕、王锺翰等著名学者、资深教授创建了历史系,奠定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为中央民族大学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院系之一。历史学专业1995年获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 年入选“强基计划”首批试点专业,拥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积累,历史学专业形成了传统史学底蕴深厚、民族史教学优势突出的鲜明特点,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千名来自各民族的优秀人才,是全国民族史、民族关系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镇,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各断代的科研教学在国内主流学科中居于领先,世界史突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的特色,效果显著。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探索和构建历史学本科生研究型教学模式;我们在特色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彰显特色,在历史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教学科研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员43人,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6人,讲师15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党团、教管和教辅人员9名。近年来,我们共获得省部级及国家级教学科研奖项20余项,涵盖了优秀教师奖、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奖等多种奖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新文科教改教学1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一流课程1门、优质教材课件2项、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北京市教改项目1项;国家民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教改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名师和人才20余人次。获得四十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名教师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名教师作为富布莱特和哈佛燕京学者到美国访学、5名教师到世界著名大学访学、1名教师多次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点评嘉宾。历史文化学院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力地支撑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
学生活动
近年来,获得中国“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各种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近100人次。3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5篇论文获评北京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支团队获得“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北京市一、二、三等奖学金。毕业生深造率超过60%,被北大、人大、复旦等双一流高校的历史学、民族学、外交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录取,继续从事民族历史、民族问题以及中外关系史研究,体现学科交叉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学生积极参加国家重大活动,6人参与冬奥会开幕式国旗传递,共10人担任冬奥会志愿者。
我院多年一直面向本科生组织了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如以“了解历史、享受历史、触摸文化、品味文化”为宗旨的“史评天下”系列活动;以考察同学们的古文功底,调动古文献学习兴趣的“古文句读大赛”;以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杏坛下”讲课比赛,以及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史学名家讲坛”等。
历史文化学院网站 https://history.m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