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信息


 俄语(俄语与中亚语)专业

 

  培养目标

  俄语专业主要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具有牢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俄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一定的中亚国家语言知识与能力,熟悉俄罗斯、中亚社会和文化,能够参与和俄罗斯、中亚相关的国际事务,积极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的俄语和中亚语兼通、跨文化交流能力强的复合型俄语人才。

  培养特色

  俄语专业2003年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以及国家对俄语人才多元化的需求,结合学校“特色兴校”战略,在国内率先进行“俄语+中亚语”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俄语为主修语言,以一门中亚国家语言为辅修语言。目前已经开设了俄语-哈萨克语、俄语-乌兹别克语、俄语-吉尔吉斯语、俄语-土库曼语四个方向。“俄语+中亚语”班为学校创新实验班,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多语言高端人才。

  核心课程

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俄语听说、俄语阅读、俄译汉、汉译俄、俄语写作、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概况、综合哈萨克语(俄哈方向)、综合乌兹别克语(俄乌方向)、综合土库曼语(俄土方向)、综合吉尔吉斯语(俄吉方向)、俄罗斯概况、中亚五国概况等。

  教学科研

  俄语-中亚语系共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 7名博士;8人均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常年聘请1名俄语外教、1名中亚语外教。1名教师被聘为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名教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名教师荣获俄罗斯国际人文合作署“友谊与合作”荣誉证书,1名教师获俄语在华推广突出贡献奖,1名教师进入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

  近年来,中央民族大学俄语专业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四、八级考试通过率都在90%左右,有多名学生在全国或北京市的俄语比赛中获奖。教师已完成或在研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以及多项校级教学、科研项目。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北京市优质教材课件一项,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全国三等奖、北京市一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历经15年的教改项目“‘俄语+中亚语’复合型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国际交流

  俄语专业在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每年有10-20人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或校际交流项目赴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著名高校插班学习或攻读语言及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

  就业深造

  复合型的差异化知识结构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带来优势。近十年平均就业率在97%以上。毕业生在国家安全、公安、研究机构、石油、外事外贸、海关等部门从事与中亚相关领域的工作。多名毕业生曾在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和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执委会工作,承担着重要的外交使命。在中亚研究领域,我校毕业生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生力量,如:在近几年社科院编撰的黄皮书《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和《中亚国家发展报告》中,我校有三位毕业生每年都是其中的编者。在某些地区的国安、公安部门,我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今,中国在中亚地区的一些国企成为我校多语人才新的就业增长点,毕业生表现突出,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在与中亚文化交流中,我校毕业生更是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习近平主席重要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乌兹别克语版的审校工作,将《习近平讲故事》翻译成乌兹别克文,等等。所做工作得到了文化部和国家民委等部门的高度评价,现被聘为国家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重大翻译工作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外,还有多人保送或考上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研究生,继续学习俄语、中亚语或转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新闻传播等专业,研究俄罗斯、中亚问题。

 淇勮 瀹炶返娲诲姩1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