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普通本科、预科>2022年院系专业介绍>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智库和决策咨询机构,是国际学术界了解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权威研究机构和交流中心,是国内民族学最早具有本、硕、博三个培养层次的办学单位,形成了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进步与发展服务的学科特色。其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始建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1983年建立全国第一个民族学系。1994年10月,由国家民委批准,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学系、民族研究所、鐩存挱璇惧皬绋嬪簭鐮佺綉椤电増new.jpg藏学系、民族博物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科部和岩画研究中心联合组建成民族学研究院。这是中国大学中第一个以民族学为核心专业的学院级教学科研单位。2000年,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是民族学专业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第一批博士点授权单位,社会学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学院下设民族学系、社会学系、考古文博系3个系。现有4个本科专业(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1个本科创新人才实验班——“孝通班”、10个硕士学位点(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口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民俗学、政治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其中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社会工作和文物与博物馆学)、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民族学、民族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人口)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民族学、社会学),具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在校生1451人,其中本科生652人,硕士生521人,博士生278人。毕业生覆盖全国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边疆和民族地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吴文藻、潘光旦、杨成志、费孝通、林耀华等前辈的引领下,在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积累深厚、传统优良,各专业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2年,在教育部进行的第三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民族学学科名列第一,社会学学科排名第十;同年,教育部对全国“985”高校本科专业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整体排名评估中,民族学专业排名第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排名第二、社会学专业排名第六。民族学、社会学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获批首批北京市一流专业。

学院在学术研究与交流、学科建设与学生培养、政策支持与智库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高层次人才荟聚,拥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杨圣敏)、“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麻国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麻国庆)、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麻国庆)、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杨圣敏)、国务院学位委员2人、教育部社科委学部召集人1人(杨圣敏)、教育部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麻国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5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9人、国家民委创新团队1个(麻国庆,“一带一路”与民族发展研究)、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杨圣敏、王建民)、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黄志辉),整体学术水平一流,是国内顶尖的高水平团队。现有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30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90%以上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在学校2019年开展的高层次人才遴选中,我院共有20人入选,其中麻国庆教授获聘“杰出人才”(全校共11人)。


本科生学术论坛开幕

专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