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普通本科、预科>2022年各省招生计划、政策>新疆招生计划、分数及政策

新疆近3年录取分数总体情况


文史类

理工类

年份

重点线

录取分数

重点线

录取分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2019普通

510

594

582

587.3

450

578

555

563.9

2019单列

408

553

540

547.8

365

539

500

516.4

2019双语

347

421

348

375.8

325

402

341

366.5

2020普通

482

582

569

575.1

431

570

551

555.8

2020单列

397

536

514

524.1

358

528

412

492.5

2020双语

346

421

360

382

333

434

359

380.8

2021普通

466

588

561

565.7

405

561

530

537.5

2021单列

347

532

495

514.5

305

502

442

462.7

2021双语

315

371

315

340.1

304

389

308

328.8

 

  鏈爣棰�-1.jpg

 

2022年各专业招生计划

2022年,我校在新疆拟投放计划151人,其中普通类72人,单列类(选考外语) 39人,单列类(选考民族语文) 40人,专业及计划数如下:

科类

招生类别

招生专业

计划数

理工

普通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家专项)

2

电子信息类(国家专项)

2

计算机类(国家专项)

2

生物科学类(国家专项)

2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国家专项)

3

经济学类

6

法学类

3

工商管理类

6

统计学类

3

纳米材料与技术

3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

电子信息类

3

计算机类

3

生物科学类

3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

单列类(选考外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民族实验班)(南疆单列)

4

计算机类

2

预科班

10

单列类(选考民族语文)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

1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

12

文史

普通类

哲学类

2

经济学类

2

法学类

3

社会学类

2

历史学类

2

汉语国际教育

2

汉语言文学

2

新闻传播学类

4

公共管理类

4

外国语言文学类

2

单列类(选考外语)

俄语(俄语与中亚语)

2

预科班

21

单列类(选考民族语文)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

8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

8

注:1.上述招生类别、各专业计划数仅供参考,如有变动,最终以省级招办所公布为准。

2. 单列类(选考民族语文)相关专业,详见省级招办公布的专业计划备注或说明。

 


办学特点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她在拥有雄厚的人文社会学科实力和出类拔萃的少数民族艺术学科的同时,也有物理、化学、数学等领域的众多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学校积极发展民族经济、管理、法律、教育、生物、制药、环境、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外语、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传播、少数民族艺术等方面的学科和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医并举的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全国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教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搭建了研究平台,并为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完备的条件。

 

招生政策特点

1.在平行投档省份,不受限考生如服从专业调剂则提档不退档。

2.我校在提档和录取专业时均承认各省级招办的政策加分(不得超过20分)。 

3.不设专业级差,考生填报志愿时压力更小。录取时,按照考生投档总分高低排队,根据其专业志愿填报顺序择优录取,不设专业级差,考生不用担心因专业排序不当而失分。 

4.部分院系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如新闻传播学类、哲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生物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入学后实行宽口径培养模式,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基础课学习,学生将根据本人志愿和学校相关要求进入不同专业培养。 

5.转专业政策。为充分体现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允许表现优异的学生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末在全校范围内跨文理、跨院系、跨学科申请转专业(艺体类除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据历史数据统计,每年成功转入新专业者约占申请者的30%。 

6.辅修政策。学生自大二开始可根据校内辅修专业的开设情况申请辅修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者可获得辅修证书,完成辅修专业毕业论文并答辩通过者可获得辅修学位。


还有问题?考生在线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