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信息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和演变,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专业。本专业大类基于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理论、技术、工程和管理方法的专业,具有问题导向性、综合交叉性和社会应用性三大基本特征。本专业大类希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相关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开发、设计、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采取基础素质、专业素质与专业方向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育培养模式,以各类化学学科和环境科学学科内容作为其自然科学基础,以工程学基础和经济管理基础为交叉和支持,通过各个专业配套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社会实践和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等实践类环节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按大类方式招生,第一学年进行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培养,在第二学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业成绩分为化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和数理基础,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的获取和处理科研信息,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视野广阔和求实精神的高级科研或工程人才。

huanjing.png

就业及深造前景

环境科学、化学专业授理学学士学位,环境工程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近三年综合升学率接近50%,大量优秀毕业生继续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牛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深造,综合就业率90%以上。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高污染高能耗是这一阶段的特征,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急需大量的环境科学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空间广阔,发展前景美好。主要就业岗位集中在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政府部门,以及从事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优秀学生可免试推荐研究生,每年约有2/3的学生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特色

环境科学专业承担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要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专业的专门知识,能够在环境保护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人才。huanjing1.png

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工程人才培养认证的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具有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化学专业按照国家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发挥基础学科引领和支撑作用的要求,培养具备系统和坚实的化学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化学实验技能,具备化学领域初步科学研究能力,适合于在化学、环境、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药学和医学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及管理工作等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类采取基础素质、专业素质与专业方向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育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能全面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认识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培养综合的专业素质,学生可以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级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项目,以提高学生的

仪器培训

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并可通过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科研力量

环境科学专业是学校“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硕士一级学科,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个硕士学位点,是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条件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全部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知名教授。在学校的重点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更新改造,使本学科教学和科研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化学实验中心被列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十多项,获得包括省部级以上奖励十多人次。环境科学课群建设成果获得2005年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部分就职于生态环境部门的本专业毕业生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胡新跃

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中心主任

仇鹏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综合室主任

左航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高芳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高级工程师

吕亚辉

宁夏发展改革委

副处长

李飞

云南省红河州生态环境监测站

高级工程师

王晓琳

北京市水务局

一级主任科员

熊京

江西省鹰潭市生态环境局督察科


薛莲

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孙发明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马召辉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室副主任

雷美芳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生态环境局



部分从事于环境教学科研的本专业毕业生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马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副教授

何小洋

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姜艳

华中师范大学

副教授

胡立芳

中国计量大学

教授

刘伟志

中央民族大学

高级工程师

马婷婷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环境规划所所长

马金珠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康丽娜

蓝智海洋生态技术研究中心

经理

胡吉成

中央民族大学

工程师

李昊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席溢

贵州大学

副教授

方瑜

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开办环境科学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具备生态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专业的国际最新前沿专门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与开发、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国际化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国际活动,为促进中国和人类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该项目学制四年,参与该课程项目的学生前两年和最后一年将在国内学习,第三年将在爱尔兰科克大学学习,项目课程顺利完成后将获得由中央民族大学颁发的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证书和理学学士学位,以及由爱尔兰科克大学授予的环境科学理学学士学位。

详情请点击查阅《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简章》

qqq.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