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扎实专业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发展潜力。毕业后能够胜任民族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以及从事民族事务、社会行政事务、教育、新闻出版与影视、文化资源开发及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等工作。
培养特色
本专业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强交叉、重贯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其中专业方向课由文化与文明、生态与环境、信息与社会、城乡社会发展、科技健康与社会和全球治理六大专业特色课板块组成,形成了实践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承袭“从实求知、学以致用”的学术传统,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党和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有:民族学导论、人类学导论、社会学导论、考古学导论、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社会统计学、语言学与语言调查、古典社会学理论、人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民族学史、西方人类学史、政治法律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生态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等。
教学科研力量
民族学学科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的优势学科,其教学和研究成果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1983年,建立全国第一个民族学系。1989年,被国家教委确认为国内第一个民族学专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2016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民族学位列A+。2017年,民族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19年,城市民族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民族学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重点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民族学一流学科首轮建设周期评估为全优档;2022年,民族学进入第二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本学科学术领军人物突出,拥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社科委学部召集人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人、中青年英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与青年教学名师各1人。2022年麻国庆教授领衔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本学科为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调查、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民族团结与进步等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和决策咨询,成为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发展、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库与智囊团。
民族学系现有教师2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在国(境)外学习或访学的经历。
就业及深造前景
民族学专业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四年学习,本专业学生可在相关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研究和咨询工作;在媒体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企划和对外交流工作,亦可在文化产业领域独立创业;还可出国留学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继续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覆盖全国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在边疆和民族地区建设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