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信息

新闻学(民族实验班)


2019年,学院将原有的新闻学(藏语实验班)全面升级,成为覆盖蒙古族、藏族、维族、哈萨克族、朝鲜族、乌孜别克族等多民族语言的新闻学(民族实验班)。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全国、特别是民族地区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宽广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视野,掌握新闻传播学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新闻职业精神,能够在新闻传播领域从事新闻生产、产业经营以及传媒相关行业工作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就业及深造前景

新闻学(民族实验班)采用新闻传播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国家战略探索特色办学模式,培养多语种(蒙藏维哈朝乌)+汉语+英语+专业(新闻传播类)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就业口径宽,可应对国内新闻传播事业和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能够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用双语(民族语和汉语)进行新闻传播工作。

继续深造的专业领域有:新闻学、传播学、视听艺术、编辑出版等;相关专业领域有:民族语言文学/文献等。

2019级新闻学(民族实验班)全家福.jpg

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与国际接轨和传媒技术前沿性,旨在为全媒体时代培养具有全媒体思维,能够应对全媒体要求的,“懂国情、宽视野、厚基础、强双语、重实践”的卓越双语新闻传播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在办学模式上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节目中心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民汉双语进行新闻传播的应用能力。

在课程体系上以学科平台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相互结合、知行并重。学科平台课包括新闻传播学导论、营销传播导论、中国文化导论、古代汉语、艺术导论、摄影摄像基础、影视后期制作基础等课程;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新媒体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理论与应用、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媒介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为强化应用能力的实践课程和工作坊课程,如新闻摄影、大数据与信息传播、影视艺术概论、纪录片赏析与创作、新闻报道专题等。

其中,民族语选修课模块是本专业特色课程,其中包括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少数民族语言通论、民族文写作、翻译实践、汉语少数民族语翻译经典导读等课程。

新闻学(民族实验班)学生在大三学年的特色项目有“媒体直通车”,将为学生聘请业界导师形成一对一的指导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科研力量与实验室

新闻学(民族实验班)采取新闻与传播学院师资与主,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等师资开展联合培养的师资队伍。新闻传播类专业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兼具高学历、出国访学背景和业界工作经验。近一半教师曾任职于国内主流媒体,1/2的教师具有海外访学背景。教师科研领域集中于传统新闻史论研究、业务研究、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新媒体研究、跨文化新闻传播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师资雄厚,教授语种丰富。同时,学院聘有多家媒体资深记者、编辑承担业务类课程的教学。

新闻学专业在全国多家媒体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子排版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等。

报考条件

本专业招收高考加试民族语、汉语基础好的考生,文理兼招,学制4年,合格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