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自1979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是全国较早设立法学专业的高校之一。经过四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1992年设立“法学+经济”本科方向;2001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2002年设立“法学+英语”本科方向(现升级为涉外人才班);2003年设立国内首批民族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法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012年入选中央政法委、教育部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设立法学藏语基地班(现为民族基地班);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人才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改革》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法学院现设有理论法学、宪法行政法、民商事法律、经济法与国际法、刑事法律5个教研室。现有教职工66名、教授15名、副教授23名,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70%以上具有海外法学学位或有海外访学经历。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人;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青年骨干入选者3人;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人;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2人;国家民委青年教学标兵1人;中央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2人。近些年来,学院教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法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30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司法部和国家民委等项目9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
学院与国内、境外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现与美国、英国、韩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学者互访、合作研究、交换图书资料以及互派学生等活动。每年都有派往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学习交流的教师和学生。
学院教学工作特色鲜明,目标明确,成效显著,本科教学管理科学规范。作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依托这一平台,学院加大投入,强化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法律人才。2021年,学院顺应国家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号召,开始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将法学和英语方向调整为涉外法治人才班。原法学和英语方向(现为涉外人才班)培养出了一批法学基础扎实、英语应用技能过硬的复合型实务人才,已经成为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育的典范。学院在全国多地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寒暑假集中实习和毕业实习创造条件。学院每学期均开办“法学名家系列大讲堂”与“法律实务大讲堂”,邀请著名法学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到校为学生传道授业,既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又增强实践能力。
2021年我院获中央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荣获北京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校级奖项;2020年我院两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法律诊所教师称号;两名教师获得北京市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历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中,以本科生为主体组成的中央民族大学代表队多次获得佳绩,其中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夺得该项赛事中国赛区一等奖,代表中国赴美参加比赛,成绩优异。在由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北京市大学生高校模拟法庭比赛中,法学院代表队多次荣获冠军。我院学子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同样优异,连续多年获得省部级、校级多项奖项,2020年我院学子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首都赛区中获得银奖、2021年我院学子在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冬奥”赛道获得北京市级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等。
四十多年来,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已为国家,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人才。其中一大批民大学子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正在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努力奋斗。
我院学子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