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4-0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掌握管理、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及技术,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框架,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外向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前沿的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了解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初步的科研训练,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社会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就业及深造前景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从事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招聘与选拨、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制度设计、劳动关系处理等专业工作,也可以选择保研、考研、出国留学深造,将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培养特色
本专业采取“大类培养+专业学习”两阶段培养模式,强化“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培育。
第一阶段(第一至第三学期),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如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研究方法等,目的在于拓宽学生通识性知识,拓展学生工商管理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提升学生管理知识获取能力、应用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专业素养。
第二阶段(第四学期至第八学期),系统学习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分为三大模块,模块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各个业务模块课,如职位分析与评估、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双语)、领导科学与艺术、人力资源测评理论与方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模块二课程培养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能力,如团队建设与执行力、管理沟通、电子商务等;模块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素养课,包括计量经济学、管理统计学、公文及论文写作等,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理论前沿以及发展动态,具备发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并能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解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教学科研力量与学生深造条件
1. 管理学院汇聚大量海内外优秀教师,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都具有名校博士学位或海外著名大学交流经历。人力资源管理系还经常聘请知名科学家、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参与教学和指导、开设讲座。
2. 授课教师广泛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的教学方式,如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与解决式教学、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组织讨论和主持会议、口头报告与演讲等,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还设置了中英双语专业课程,引进了目前先进的幕课(MOOC)授课模式,与国际教育接轨。
3. 学院建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和案例教学软件,接入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络。教师普遍采用最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学院图书资料室拥有数量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图书、刊物、音像资料和数字化资源,并配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计算机。学院还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密切合作,建立了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基地。这些都为师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教学、科研提供了坚实的条件支撑。
招生与学制
本专业文理兼招,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